点赞!“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10个典型案例公布
2025-01-15 21:05:37

点赞!点赞“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10个典型案例公布_南方+_南方plus

受访者供图

日前,由广东省委改革办组织遴选的集体经济40个《全省基层推进“百千万工程”集成式改革典型案例》出炉,第二批发布的个典是“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10个典型案例。案例分别来自广州白云区、型案韶关南雄市、点赞河源源城区、发展惠州博罗县、农村东莞石排镇、集体经济江门蓬江区、个典茂名化州市、型案肇庆高要区、点赞清远阳山县和揭阳榕城区,发展聚焦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农村“社村”合作、人才激励等多方面的探索与创新,推动集体经济实现提档加速、转型升级。

“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典型案例公布!一起为家乡打call(可多选) 广州市白云区抓实四大环节实现农村产权智慧高效流转交易 韶关南雄市探索“EPC+O”模式建设高标准农田 河源市源城区聚焦三大环节发展农村集体经济 惠州市博罗县深化“三变五合”改革蹚出兴村富民新路子 东莞市石排镇创新镇村合作机制提高薄弱村收入 江门市蓬江区良溪村积极探索历史文化名村活化利用有效路径 茂名化州市以“五个坚持”培育发展乡村“微工厂” 肇庆市高要区以光伏“小切口”助推兴村富民 清远市阳山县聚焦“四个关键”推动农民合作社提升质量 揭阳市榕城区激活“人地钱”三大要素推动集体增效群众增收 提交

创新体制机制,打通堵点卡点

构建产权明晰、分配合理的运行机制,是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关键。通过创新体制机制、组织形式和合作模式等一系列举措,广东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活力不断增强。

近年来,惠州博罗县柏塘镇小洞村迎来发展的春天,接连引进一批优质农文旅项目,村集体经济收入(含小组收入)从2021年3万多元增至2023年112万元,今年有望突破150万元。小洞村的强劲发展,正是得益于“三变五合”改革模式,按照“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思路,在农村成立集体资产、土地、旅游、劳务、置业等五大股份合作社,盘活村级资产、优化资源配置,推动村集体经济持续发展壮大。

惠州博罗县小洞村迎来发展的春天,接连引进一批优质农文旅项目。

惠州博罗县小洞村迎来发展的春天,接连引进一批优质农文旅项目。

作为全国农村产权流转交易规范化试点,广州白云区抓实“组织、交易、智治、监管”四大环节,推动农村产权智慧高效流转交易。全省首创的农村集体资产交易底价评估系统,以统一尺度推动资产价格从“经验定价”转向系统定价、市场定价,系统上线以来累计指导交易定价9536宗,为村集体节省评估成本超4492万元。

韶关南雄市是全省“社村”合作改革试点之一,通过成立县域“社村”联合会,组建“社村”运营公司,形成“农户+村集体经济组织+供销合作社”合作架构,探索采用“EPC+O”(设计、建设、运营一体化)模式,计划2024-2026年投资6亿元,建设10万亩高标准农田。“社村”运营公司每年按股权及村集体贡献度(土地流转面积)分红,同时社有龙头企业返还不少于30%的利润给小农户。

东莞石排镇创新镇村合作机制,由镇燕岭集团牵头搭建镇村融合发展平台,破解村集体“有地没钱”问题。通过完善土地作价入股机制,明确农村集体以地作价价值,固定以地作价统一按25%的股权比例参股,农村集体可利用自筹资金增购15%(即总股份达40%)。同时,健全利益共享和财税贡献支持机制,镇村合作项目所产生财政贡献镇级留成部分的50%归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2023年村组两级总收入6.6亿元,全面消除纯收入千万元以下村。

要素优化利用,探索多样化发展

在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过程中,实现要素的深度融合与优化配置是重要一环。当前,多地在充分利用土地、房屋、资金、劳动力等要素的基础上,因地制宜探索多样化发展路径。

河源源城区,源南镇双下村发挥水资源优势,引进农夫山泉、怡宝等企业打造水产业园,每年为村集体带来税收返还收益约900万元;埔前镇陂角村开发乡村旅游资源,打造春沐源小镇项目,村集体经济收入从2015年6.8万元跃升至2023年321.8万元……源城区坚持“一村一策”,盘活土地、物业、资金三种资源,打造“农业+”“工业+”“文旅+”三种模式,今年前三季度所有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达50万元以上。

源城区埔前镇陂角村开发乡村旅游资源,打造春沐源小镇项目,带动村集体经济大幅增收。

源城区埔前镇陂角村开发乡村旅游资源,打造春沐源小镇项目,带动村集体经济大幅增收。

江门蓬江区棠下镇良溪村,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正在探索活化利用广府特色古建筑,在修缮升级改造的基础上,聚焦文创产业、文旅产业、特色消费,吸引创客团队和文化企业入驻,打造研学基地、非遗体验馆、民宿等新业态。2023年,良溪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500万元,同比增长8.15%。

江门蓬江区良溪村缘贵苑民宿由清代侨屋改建而成,引领当地民宿新业态发展。

江门蓬江区良溪村缘贵苑民宿由清代侨屋改建而成,引领当地民宿新业态发展。

茂名化州市把握珠三角产业转移发展趋势和劳动力回流人口优势,大力招商引进微工厂。截至2024年7月,已累计培育引入服装加工、小家电等乡村微工厂478家,年产值约8.8亿元,每年创造税收约825万元,带动就业7326人,县域高质量发展动能持续增强。

茂名化州市通过大力招商,引入一批服装加工、小家电等乡村微工厂。

茂名化州市通过大力招商,引入一批服装加工、小家电等乡村微工厂。

主体有效带动,激活发展内生动力

依托能人的引领和组织等核心力量的驱动,是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高效途径。通过实施人才激励机制和组织引领策略,有效激发了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内在活力与动力。

当前,肇庆高要区正在探索“光伏资源经济+”路径,建立“镇党委+党支部+企业+党员+农户”的工作推动机制,赋予村集体整合资源、宣传推广签约职能,获得“保底收入+推广费+利润分红”。此外,村集体分红10%—20%将用于村“两委”干部、村小组长的年度绩效奖励,进一步激发村干部等能人的积极性。

揭阳榕城区同样注重抓好“人”这一根本要素。创新推行村“两委”班子“四色工作法”,以“绿”“黄”“橙”“红”分析研判定级,逐步建立起村(社区)干部信息库。同时设立经济发展绩效奖和质量效能奖,从每年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益中拿出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奖励村“两委”干部和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管理人员。2023年,全区161个行政村平均年集体经济收入为124.83万元,其中超过500万元的有5个,超过100万元的有65个。

近年来,清远阳山县抓住建设全国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县这一契机,推动农民合作社管理规范化、业务多样化、服务专业化。通过清理整顿“空壳”,摸清全县合作社经营情况,截至目前,清理注销合作社335家。同时,探索“社+社”“社+企”“社+村”模式,壮大发展体量,打通产销路径。全县有农民合作社710家,据初步估算,社均带动村集体年增收近10万元,同时帮助村民实现在家门口就业,人均年增收2万多元。

受访者供图

 链接  >>>


南方农村报记者 谢晓莉

通讯员 郭金有

(作者:服务)